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過去幾年,《經典》出版了有關台灣自然山川與人文道路的專書:二○○八年的《台灣脈動:省道的逐夢與築路》,依循著十一條省道,探討區域發展與人文脈絡;二○○九年《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順著十三條河流,傾聽發生在河與人之間的美麗與哀愁;二○一一年《台灣山國誌:70%國土再認識》,述說了台灣山林的大小事。
二○一七年,《經典》嘗試以「道」再出發,深入了解發生在這些道路上的故事:隱身在山林間的原住民獵道、漢人拓墾台灣的海道與河道、沈葆楨為開山撫番而開闢的官道、日本人為了開採檜木、運送甘蔗而分別建立起的森鐵、糖鐵……。以老照片、現場攝影與田野踏查為經、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觀點為緯,共同勾勒出舊道路的前世今生。而今系列報導輯成《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一書,嘗試從台灣過去種種道途的履跡,尋索台灣未來的成功之道。
行銷對象:關注台灣史地、風土等相關議題的成年讀者。
專文推薦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林玉茹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一部更完整的台灣史 陳世慧
緒 論/四通八達行寶島 黃智偉
一、升帆遠颺
沿岸海路:千帆過盡水悠悠 撰文/賴英錡.攝影/劉子正
川流不息:台北城與淡水河 撰文/賴英錡.圖片/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生命之泉:吃米飯拜圳頭 撰文/賴英錡.攝影/安培淂
二、先民足跡
台灣路之初:獵徑、社路與海陸貿易網 撰文/陳世慧.攝影/安培淂
重返步行年代:金包里大路 撰文/陳歆怡.攝影/劉子正
百年官道行腳:清代全島縱橫擘畫 撰文/陳歆怡.攝影/劉子正
從家山到里山:淡蘭古道復興大計 撰文/陳歆怡.攝影/劉子正
太魯閣橫貫道:從理蕃警備到觀光勝域 撰文/陳歆怡.攝影/劉子正
三、邁向現代
縱貫線鐵道:台灣南北大動脈 撰文/楊森豪.攝影/劉子正
甜蜜鐵支路:五分車王國的消失與重生 撰文/陳歆怡.攝影/顏松柏
流金歲月:北台灣採礦足跡 撰文/賴英錡.攝影/安培淂
森情故事:回首林業鐵路史 撰文/賴英錡.攝影/安培淂
序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台灣擁有豐富多變的自然景觀,從層巒疊嶂的峻嶺高山、蓊鬱蔥綠的熱帶、亞熱帶森林,到川流不息的滾滾溪河,讓人不禁由衷讚嘆她的美麗。不過,若是將時間倒退數百年,回到交通不便的遙遠年代,前述的山川美景,也可能成為限制島嶼居民移動的阻礙。
在十七世紀荷蘭人來到台灣之前,原住民族早已在狩獵的過程中,踩踏出一條條隱身在山林裡的獵徑。待荷蘭、西班牙以及鄭氏政權輪番來台之後,縱使建造了部分的道路,但島內東西向流動的河川,依舊將台灣分割成好幾塊獨立的區域,彼此較難相通。
與現代人的認知相反的是,在當時,由於地形、土匪,陸路反而障礙重重,海洋才是通往彼方的道路。清領時期,台灣島內居民的移動正是仰賴沿岸海運。最初,位於府城(今台南)的鹿耳門被列為和中國福建廈門對渡的唯一「正港」,所有從中國來的貨物,都必須先經過此處,再轉運至台灣各地。同理,台灣的土產也必須先運到鹿耳門,才能再轉運至中國廈門。
在大清帝國兩百餘年的統治下,移墾台灣的漢人日漸增多,不論是文武官兵、百姓,上自政治、軍事目的,下至經濟生計,先人們胼手胝足地開闢出愈來愈多的道路,像是北起基隆、南抵屏東枋寮的第一條縱貫官道;通往「後山」花東地區的八通關古道;往來台北、宜蘭的捷徑淡蘭古道;以及俗稱「魚路古道」的金包里大路。
人們也利用舢舨小舟航行於川流之上,將上游地區開採的山林資源如樟腦、木材,轉運至中、下游的市鎮,再將市鎮商人販售的糖、稻米及晚清生產的茶葉等集中運往港口出海。台北城的發展便與淡水河的河運有密切關聯。另外,河運不僅能夠達到物暢其流的效果,人們也開始興建水圳,引川流之水灌溉農田,哺育島嶼眾生。
清朝末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展開了一系列的基礎建設,如架電報、設郵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從基隆經台北,再至新竹的鐵路設施,為島嶼點燃了現代化的火苗。但是,要到日治時期,台灣的鐵路才算有系統地完成。
一八九五年,日本人在台灣升起了太陽旗,宣告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於焉展開。在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的任內,帝國議會撥給台灣三千五百萬圓的建設費用,其中有高達兩千八百餘萬投入鐵路建設,足見日本人對鐵路的重視。
一九○八年,縱貫台灣南北的鐵路軌道終於大功告成。藉由鐵路運輸,島內的交通變得更加迅速與安全,鐵路也取代了過往的輪船海運,成為台灣島內交通的主旋律。而為了更加有效率地開採自然資源,日本人也築起了一條條通往山林的支線軌道,如森林鐵路、礦業鐵路,以及為了運輸當時被視為重要出口商品的蔗糖,進而興建的糖業鐵路。
隨著時代的推移,台灣在建立完整的現代公路系統(如國道、省道、縣道等),以及汽車普及化之後,島內主要的交通模式,又從火車轉移至汽車,鐵路改為公路。曾經千帆過盡的海港、河港,因為泥沙淤積和原有的交通功能被取代,大多轉為漁港,較幸運者則轉為國際商港或海軍港口;山林中的古道也遭到世人遺忘,逐漸掩沒在荒山野嶺中,乏人問津;曾經揹負產業經濟命脈的礦業鐵路、林業鐵路,也分別因為金、煤礦業的終止、森林的禁伐政策而停止使用。
曾經以政治、軍事、經濟之名而出現的各式道路(水路、古徑、鐵道),今日雖然大多已失去交通運輸的功能,但其背後所反映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卻是值得現代人一再玩味,甚至保有學術研究的重要價值。透過文獻資料、實地勘查、耆老口述等方式,我們得以從斑駁老舊的道路,遙望那個古老的年代,重新看見當時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經典雜誌》歷時兩年,以詳實、流暢的文字,豐富、多變的影像,試著重現一條條道路的歷史榮光。現在,各篇文章終於集結成《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一書,它不僅是關於台灣道路故事的報導,更像是一部台灣拓殖史,縱使非嚴謹的學術著作,但雜誌同仁們仍透過採訪人物、田野調查、拍照以及引用史料等方式,訴說了台灣條條道路的前世今生。
俗話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透過閱讀《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相信讀者們不僅能從道路史的角度更加認識台灣史,或許還能從中體悟,先人們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是如何抱持著堅忍、勇敢的氣魄,造橋鋪路、開拓台灣,為後人造出一條條康莊大道。在前景未明、人心浮躁的今日,先人們那份篳路藍縷的無畏精神,或許正值得我們學習。
一部更完整的台灣史
陳世慧(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建設反映時代,此話不虛。
一如台灣甫進入工業社會時,就有了開發高速公路,以期物暢貨流的十大建設;開始重視軟實力後,有興建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的新十大建設一樣;近年廣受議論的前瞻計畫,裡頭除了三十八項軌道建設外,還有綠能、數位、水環境以及城鄉計畫等等,不管是哪一個項目,就算不是最需要的,至少也是話題性最高的。
不管是哪一種建設,它們共同的特色,就是都由政府所發動,在建設的同時,執政者也期待能留下後世所稱道的「政績」。
所以姑且不論是不是所有的建設,都有其必要,早期的台灣,因為不存在國家的概念,或政府功能不彰(有國家才有政府),很長的一段時間,所謂的建設,都必須由老百姓捲起袖子自己來。
舉例來說,清領時期,移墾來台的漢人愈來愈多,為了開闢更多水田,生產更多穀米,水利設施,遂成了重要關鍵。
但當時著名的水圳,不管是高屏地區的曹公圳,台北地區的瑠公圳,光聽名字,就知道是由私人集資興建。
水圳之外,採礦後所需的配套措施:運輸建設,過去也跟自備環保碗筷一樣,得由礦主自行興建。
所不同的是,礦主多半為資本家,口袋夠深,是成是敗,比較承受得住。但一般的漁夫、菜販,卻得經常將剛捕獲的魚、摘採的青菜、做好的豆腐等,趁天還沒亮,趕緊用扁擔從金山、萬里一帶,挑到士林等地販售,就怕一個不小心,東西壞了或餿了,一家子很可能就沒了下一餐;所以,勤於修路,保持路況良好,就成了屬於金包里大道獨有的故事。
這其中,大概只有清代的官道,和日治時期的理番警備道,是由政府主動發起;但仔細想想,除了前者的勞動力,來自道路兩旁的平埔族各部落「免費」提供外,其建設的目的,也都不在建設,而在於方便管理、統治,甚至是鎮壓。
《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一書,即在於呈現台灣早期的先民,一路胼手胝足,開創新天地的精神。透過書寫水圳、河道、陸路、鐵路、林道、五分車,以及古道等的開發歷程,讓讀者看到早期的先民,是如何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雙手雙腳,淚水、汗水,甚至還包括鮮血在內,一步一腳印,所寫下的拓殖史。
要特別一提的是,除了這些介於十七世紀以迄二十世紀初的拓墾事蹟外,本書第二部的首篇:〈台灣路之初——獵徑、社路與海陸貿易網〉,更將時間推溯至史前時代。過去,很多人都說,台灣史前無史,實則,一如已故中研院院士張光直所言:「台灣雖小,五臟俱全!」這不只是針對台灣地表上的地形、地貌等而言,也是指在地表下,有信史之後有史,而在信史之前,則透過考古、語言、人類遺傳學等研究,證實長達數萬年的時光中,今天島上原住民的南島先民們,已經以他們對大自然知識的掌握,或馳騁大洋,與海內外貿易;或縱橫於山林,在獵徑上留下足跡;乃至於,從舊石器、新石器,一直到鐵器時代,越來越多的部落,都促使人際往來更頻繁,終至留下一條條社路,並成為台灣之後許多道路的前身。
在《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裡,道路,引領我們見證了一部更完整的台灣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16918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248頁 / 19 x 26 x 3.4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蟹味菇,在全國都有種植。其味比平菇鮮,肉比滑菇厚,質比香菇韌,口感極佳,還具有獨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蕈"之說。還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預防衰老、延長壽命的獨特功效。 By 心潭 用料 蟹味菇 1盒 蔥伴侶黃豆醬 適量 紅甜椒 適量 黃甜椒 適量 花椒 6粒 花生油 適量 蔥片 5片 薑絲 適量 八角 1個 大蒜碎 適量 鹽 適量 做法步驟 ... 1、蟹味菇清洗乾淨,燒開水,焯一下,控干水,備用 ... 2、熱鍋涼油,中火,放入花椒八角,蔥姜蒜爆香。轉小火,加入蔥伴侶黃豆醬,防止糊鍋,所以轉小火,不斷翻炒,炒出醬香 ... 3、放入蟹味菇,加入鹽,再放入切好的甜椒絲,繼續翻炒,使之入味! ... 4、裝盤!簡直就是美味與顏值擔當!想減肥盤她,怕長肉盤她,要營養更要盤她!哈哈 小貼士 爆醬時一定要小火小火再小火,不然醬糊了就功虧一簣啦 蟹味菇的營養功效 1.有助發育 蟹味菇富含維生素和胺基酸,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的成分,有助於青少年益智增高,發育。 2.抗衰老 蟹味菇根部以上部分的提取物能促進抗體形成抗氧化劑,具有美顏、延緩衰老的功效。 3.防癌抗癌 蟹味菇子實體的提取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真菌多糖、嘌呤、腺苷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癌細胞及多種病毒對人體的侵襲,強身健體,防癌、抗癌。 4.降低膽固醇 蟹味菇富含膳食纖維,能夠起到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有效解決便秘問題,同時排除體內毒素,降低血清膽固醇。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譜! 喜歡這個食譜記得收藏、關注哦!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對這道美食的建議。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L2jogK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322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神岡肌肉、關節莫名痛治療中醫北屯白天賴床睏倦治療有效中醫診所西屯常常心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霧峰心跳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西屯瞳孔擴張或收縮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太平區肩頸痠痛改善中醫診所 西屯大量出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看診認真的中醫診所神岡呼吸困難改善中醫診所 太平區血壓不穩定看什麼科 用藥會了解病人生活作息的中醫診所龍井記憶力減退中醫推薦 霧峰口乾、口渴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中醫診所
留言列表